標準是產業發展,走進國際市場的通用語言。會展業,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,正是由于標準化體系的完善才能保證其自身可靠地運轉,并且與其它產業共存共榮。
中國的會展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,在改革開放背景下,產業發展看似如日中天,但產業門檻較低,發展速度較快,而標準化建設工作及管理體系長期面臨著較高的壓力。為此,標準化之路是必須堅定走下去的一條路,也是會展業持續生存,突破現狀的必經之路。
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以下簡稱:標委會)作為中國會展領域標準化建設的倡導者和宣貫組織,曾明確指出:會展行業標準競爭已經成為繼產品競爭、品牌競爭后又一種層次更深、水平更高、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。而在行業規范,行業標準等方面相比其他行業而言,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創新性。
推薦性標準VS強制性標準
中國會展業大部分標準屬于推薦性標準,而非強制性標準,導致很多企業不能主動貫徹落實行業標準。從會展業未來發展環境看,企業需要更多去關注品牌、口碑。要真正做品牌,企業就必須要有標準意識、自主地去踐行標準。同時,為了提升行業整體標準化進程,強制性標準的出臺應當被給予更多的重視與認可。
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
會展本身是一個強創意產業,今年與明年不同,此地與彼地不同。因此,標準的制定不是唯一的、死板的,而是結合產業需求,地域特色進行制定。與此同時,展館、服務、搭建、程序等方面還需要嚴格的標準進行管控。因此,標準與個性創意應當有機的結合。
多方融入,創新標準化宣貫模式
“標準”的制定是一個漫長且全面的立體工程,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,行業協會/學者的諫言獻策,更需要長期在產業一線踐行標準的企業家們合理反饋。只有在多方積極參與,意見共通共融的良好生態中誕生的“標準”,才是符合當下中國時代需求,符合中國會展業發展訴求的“好標準”。
多年來,標委會持續推進會展業標準編制工作,例如《綠色展覽運營指南》《展覽展示工程設計服務基本要求》《會議管理導則》等國家標準建議項目。目前,其制定的行業標準已發布、覆蓋會展業多個板塊的12項國家標準。這些標準如何從書面文字演化為具體的行業指導,并持續發揮作用?
為了更好地宣傳、貫徹最新指定的會展業國家標準,使其在會展項目開展過程中有效發揮指導作用,標委會將于2019年8月31日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期間召開“全國會展業國家標準宣貫”活動。屆時,標委會主要領導、國內/國際會展主辦單位負責人、國家級場館運營負責人將共聚一堂,就國內/國際行業標準展開精彩的討論,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。
——轉載自《中國會展》微信公眾號,如有侵權,請通知刪除!